HONG KONG, Jan 13, 2022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2022年1月8日上午9點,濰柴動力(2338.HK 000338.SZ)在濟南發佈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1.09%柴油機及重大氫能科技示範成果。

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動力董事長,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譚旭光彙報了濰柴動力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1.09%柴油機科研成果、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和“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運行情況。國際權威檢測機構德國TÜV南德意志集團將熱效率達到51.09%的認證證書頒發給濰柴。隨後,舉行了山東重工·山東港口首批氫燃料重卡示範運營交付儀式。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奧地利AVL公司、德國FEV公司、美國西南研究院、德國博世集團、德國緯湃科技,以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等,紛紛發來賀信和祝賀視頻,對濰柴動力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1.09%柴油機發佈表示熱烈祝賀。

挑戰極限 再攀動力新巔峰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戰略目標。交通運輸領域是實現“雙碳”戰略的重要戰場,在這一過程中內燃機行業扮演著重要角色。

熱效率是衡量內燃機燃油利用效率的標準,熱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節能減排的效果越顯著,體現了一個國家柴油機技術綜合實力的標誌,熱效率提升也是柴油機誕生125年來全球行業的共同追求。2020年9月16日,濰柴動力在濟南發佈了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0.23%的商業化柴油機,樹立了全球柴油機熱效率的新標杆,猶如人類史上首次百米跑進10秒。時隔480天,濰柴動力再次刷新紀錄,柴油機本體熱效率全球首次達到51.09%,百米賽道上跑進了9秒,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在全球內燃機行業的話語權。

濰柴動力柴油機本體熱效率達到51.09%,這是傳統動力熱效率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同時也為“國七”排放標準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準備。這一技術的應用,將全面實現濰柴動力全系列全領域柴油機引領全球;對推動我國傳統內燃機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全球內燃機行業具有重要的技術引領作用。

據測算,與市場現有主流產品(平均46%熱效率柴油機)相比,51%熱效率柴油機可實現油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0%,每年可為我國節油1600萬噸,經濟效益約1400億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可減少5000萬噸。未來,隨著這一頂尖技術在行業大規模應用,必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氫”領未來 打造氫能產業齊魯樣板

在推動傳統動力技術突破、低碳升級的同時,濰柴將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此次,山東重工集團向山東港口集團交付的首批中國重汽氫燃料重型牽引車,配套濰柴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系統,具有動力強悍、綠色環保、安全可靠、高效全勤等特點。

2021年,濰柴動力牽頭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與此同時,科技部與山東省簽署“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框架協定,依託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在山東開展氫能多場景示範應用,加快氫能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打造可推廣、可複製的氫能產業齊魯樣板。

“氫進萬家”科技示範工程實施以來,在科技部和山東省的大力支持下,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建立了以濰柴動力為核心,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的創新協同體,加快產業鏈技術瓶頸突破和產業化落地,成功開發了15-200kW系列化氫燃料電池系統,其中200kW燃料電池系統在2021年10月參加了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首家開展了極寒環境下的燃料電池車隊環境適應性試驗,在零下34℃條件下一次起動成功,行業首家實現產品壽命3萬小時,引領了我國燃料電池產業化的進程。

基於高可靠性的燃料電池產品,開展了多場景應用示範工作。在氫能園區方面,國內首款大功率集裝箱式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首款30kW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在濰坊投入運行;開發了國內首款3噸氫燃料電池叉車,創建零碳排的物流搬運環境。在氫能港口方面,國內首艘80客位氫燃料電池客運船在濟南雪野湖成功下水試驗,實現零碳排航運;全國首個港口氫燃料電池重卡示範運營專案在青島港啟動。在氫能高速方面,全國首座高速公路加氫站在淄博投入運營;配套濰柴動力產品的49噸燃料電池重卡在濟南泰鋼至青島董家口港區路線運行超5000公里。去年10月27日,搭載濰柴162kW氫燃料電池系統的中國重汽黃河雪蠟車交付冬奧會,實現了“中國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產”。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雪蠟車。一系列成果標誌著“氫進萬家”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譚旭光表示,內燃機本體熱效率達到51.09%,新能源全面發力、大規模示範應用,濰柴“雙擎”驅動,堅定不移實現傳統高端動力和新能源動力走在最前,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為國家“雙碳”戰略開闢了多元化能源轉型的新路徑。

Copyright 2022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