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計程車,事關香港的經濟命脈,而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時代,香港的士在“中外新能源的站隊” 上,必須做出抉擇!為什麼這麼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6nk7oYk-g

中國香港,繁華、現代的國際金融中心,但曾經漫步在香港街頭的筆者卻發現,穿梭在林立高樓中的香港的士,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模樣。

車老、服務差、車費貴、司機老齡化嚴重等問題頻現,而由於的士賠付率十倍於普通私家車等原因,香港主要承保的士保險的泰加、三聯、太平洋等保險公司,因為經營壓力等原因,微薄的的士保費收入難以為繼,於是開始陸續停保香港的士。

根據香港上市的泰加保險年報顯示:的士保險業務占其整體收人近半,但在2019年賠付率高達151.8%,虧損達1億3620萬港元。

沒有保險,的士就不能上路運營,但廣大的士司機仍然承受著高昂的運營成本,整個計程車行業的運營生態揺揺欲墜。

疲弱的監管下,香港計程車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事實上,香港的士事關香港經濟命脈。

為什麼這麼說?

香港是一個服務性經濟的城市,金融、旅遊、消費等服務性行業占經濟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九成,而計程車是城市交通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香港的“移動門面”,所以,優質的計程車會讓服務性城市的競爭力升級不止一個檔次。

但這些還不是最大的問題,香港的士的改革還需要有能之士的破局勇氣。

而破局的關鍵就在一場中外新能源汽車之爭上。

首先,筆者帶你回顧一段香港的士的發展史。

香港的士誕生於英國殖民的1920年代,就算在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香港,英國殖民者逃回英國老家時,香港的士依舊勇敢無畏地正常運營,擔負著香港居民的出行大任。

伴隨著戰後香港經濟的騰飛,經濟活動的增強提升了人們出行需求,香港的士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根據香港運輸署記錄,的士數量從1947年的329輛,增長至67年的3649輛,到1984年突破1.5萬輛。90年代開始,香港收緊車牌發放,因此的士增速放緩,到2016年,香港的士數量增至18163輛,服務到全港750萬人與每年6000萬的遊客。

香港的士的發展離不開七八十年代開始引入的豐田高端的皇冠轎車,該類車型也沿用至今,另外,福特、日產部分老式車型也被採購。

但幾十年過去了,香港的士依舊停留在當年的模樣,同時,行業問題也頻現。

首先,香港的士老舊不堪,笨拙的日本豐田皇冠轎車佔據大多數。

服務品質也堪憂。2019年,香港恒生大學全球供應鏈政策研究所,根據就車款設計、專業態度、路面配套三個範疇,共13項服務質素評分,調查了約2000位乘客,結果發現對的士服務品質評分連續多年下滑,只有27%的受訪者認為司機待客有禮。

其次,普通的服務背後,價格貴的離譜,動不動幾百塊就沒了,別說外地遊客,連平均收入媲美歐美發達國家的香港人打車,心都在滴血。

按照目前香港24港幣的2公里起步價與1.7港幣每200米的收費,10公里就要近百元。

貴的不只是車費,還有牌照費,常年的炒牌照行為,導致紅色市區車牌最高峰時炒到近1000萬港幣/輛。

同時,在香港打車,你會發現,司機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年齡化在香港的士行業愈發嚴重。

數據顯示,香港50%的計程車司機年齡超過60歲,且因為老年人接受數位化的能力低,也導致打車軟體難以在香港市場普及與發展。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香港滿大街跑的都是大排量外國汽油車,沒有任何新能源的士,更別說能看見一輛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中國新能源車品牌了。

面對新能源的機遇,落後的香港的士顯得遲暮、不堪。

所以,筆者提出終極疑問:為什麼不通過補貼的方式,鼓勵新能源的士在香港的落地?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路上跑的計程車為什麼居然沒有中國國產品牌?

要知道,香港早期曾經引入過技術領先的豐田油電混動汽車以及早期技術還未領先世界的比亞迪,但因為充電麻煩、耗時,並不算很成功。

但隨著中國內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這一切都必將出現轉機。

從赴美上市的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到五菱、比亞迪、上汽、廣汽等老牌車企,再到豪投千億造車的小米,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汽車消費網站EV Sales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排名前20的車企,8家都是中國品牌,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分別排名第2和第4。

小鵬汽車甚至已遠銷歐洲。8月末已經獲得了歐盟整車型式認證的小鵬P7首批新能源車發往挪威,愛馳汽車的U5車型首批60輛已經發往以色列,上海威馬汽車與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旗下能源科技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推進電動車整車出口及相關業務落地。

在整車受到海外市場認可的同時,我們的電池技術也早已問鼎全球。

寧德時代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企業,比亞迪全球排名第四,而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的榜單中,中國佔據6席。安全方面,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更是刷新了安全性的最評分記錄。

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值得香港信奈。

如果說內燃機時代,我們輸給了工業化水準領先我們百年的歐美列強,如今的新能源電機時代,我們絕對有把握說,我們的產品有足夠的底氣與歐美品牌掰掰手腕。

香港,東方之珠,曾經也見證百年前的大變局,如今在這座服務業主導的中國都市裏,作為“移動門面”的香港的士,也必將再次面臨一場新能源汽車的大變局。

香港回歸二十餘載,這片中國的土地上,為什麼還會缺少已崛起於世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呢?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