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預防宏都拉斯的登革熱意味著教導人們害怕蚊子,並避免被蚊子叮咬。現在,宏都拉斯人正在接受有關一種可能更有效控制該病的教育–這與他們所學習的一切相反。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上個月,當特古西加巴居民赫克托·恩里克斯舉著一個裝滿蚊子的玻璃瓶高舉過頭,然後將嗡嗡作響的昆蟲釋放到空中時,十幾個人歡呼雀躍。這位52歲的石匠恩里克斯是自願幫助宣傳一項計劃,通過在宏都拉斯首都釋放數百萬隻特殊蚊子來抑制登革熱。

恩里克斯在他的艾爾曼琴社區釋放的蚊子–一個登革熱盛行區–是由科學家培育的,帶有一種叫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可以中斷疾病的傳播。當這些蚊子繁殖時,它們將細菌傳給後代,減少未來的爆發。

這種正在興起的對抗登革熱的策略是由非營利組織世界蚊子計劃在過去十年中開創的,並正在十多個國家進行測試。由於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面臨感染登革熱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密切關注宏都拉斯和其他地方的蚊子釋放,並準備在全球推廣這種策略。

在宏都拉斯,每年有1萬人被確診感染登革熱,無國界醫生正與蚊子計劃合作,在未來六個月內釋放近900萬隻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的蚊子。

“急需新的方法,”蚊子計劃的創始人斯科特·奧尼爾說。

科學家在過去幾十年中在減少傳染病威脅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登革熱是例外:其感染率持續上升。

模型估計,約有4億人口分布在約130個國家感染了登革熱。登革熱的死亡率較低–估計每年有4萬人死於此–但爆發可能會淹沒衛生系統,迫使許多人錯過工作或學校。

“當你患上登革熱時,它往往相當於你能想像的最嚴重的流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蚊子研究員康諾·麥克梅尼曼說。

傳統的預防蚊媒傳染病的方法在防治登革熱方面效果並不明顯。

最常傳播登革熱的埃及伊蚊對殺蟲劑已產生抗藥性,即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殺蟲劑的效果也很短暫。由於登革病毒有四種不同的形式,通過疫苗進行控制也更具挑戰性。

埃及伊蚊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對手,因為它們在白天最活躍–這就是它們叮咬的時間–所以床罩對它們沒有太大幫助。由於這些蚊子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以及密集的城市中茁壯成長,氣候變化和城市化預計會使抗擊登革熱的鬥爭更加艱難。

沃爾巴克氏體天然存在於約60%的昆蟲物種中,只是不在埃及伊蚊中。

“我們在這方面工作了多年,”現年61歲的奧尼爾說,他在學生的幫助下,最終想出了如何使用微觀玻璃針將細菌從果蠅轉移到埃及伊蚊胚胎中。

由於雌蚊將沃爾巴克氏體傳給後代,它們最終將”取代”本地蚊子群體,使其帶有阻斷病毒的細菌。

自2011年以來,世界蚊子計劃在14個國家開展了影響1100萬人的試驗,包括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斐濟和越南。

結果令人鼓舞。2019年,印尼的大規模野外試驗顯示,在釋放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後,報告的登革熱病例下降了76%。

但問題仍然存在,即替換策略是否在全球範圍內有效–以及是否具有成本效益。為期三年的特古西加巴試驗將花費90萬美元,換算下來,無國界醫生預計每保護一人需花費約10美元。

科學家還不確定沃爾巴克氏體究竟如何阻斷病毒傳播。目前也不清楚細菌是否對病毒的所有毒株都具有同等的效果,或者某些毒株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抗藥性,華盛頓大學的蚊子研究員鮑比·萊納說。

世界上許多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都是在哥倫比亞麥德林的一個倉庫中孵化的,世界蚊子計劃在那裡運營著一個工廠,每周培育3000萬隻蚊子。

該工廠從世界各地進口乾燥的蚊卵,以確保最終釋放的這些特殊培育蚊子與當地群體具有相似的特性,包括對殺蟲劑的抗藥性,無國界醫生的宏都拉斯項目負責人埃德加德·博昆說。

將乾燥的卵放入水和粉末狀食物中。一旦它們孵化,就允許它們與”母群體”交配–這是一個帶有沃爾巴克氏體並且雌性個體多於雄性個體的血統。

一旦工人確認新蚊子帶有沃爾巴克氏體,它們的卵就被乾燥並裝入類似藥丸的膠囊中,以便送到釋放點。

無國界醫生在宏都拉斯的團隊最近挨家挨戶地在特古西加巴一個丘陵社區招募居民的幫助,孵化在麥德林工廠培育的蚊子卵。

在六戶人家,他們獲得許可,將裝有水和蚊子卵膠囊的玻璃瓶掛在樹枝上。大約10天后,蚊子就會孵化並飛走。

當天,十幾名無國界醫生的年輕工作人員騎著摩托車,帶著裝有新孵化的抗登革熱蚊子的瓶子,在特古西加巴北部指定地點釋放了成千上萬隻蚊子。

無國界醫生團隊的志願者盧爾德斯·貝坦科特,63歲,鼓勵她的鄰居讓”好蚊子”在院子里生長。

“它們會叮咬你,但你不會得登革熱,”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