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市民對醫療服務需求大大增加。現時有部分公司與私營醫療機構合作,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提供網上診症服務。

香港電訊前年8月推出遙距醫療平台DrGo。商務總監吳詠欣指,平台至今有逾30萬名用戶,在第五波疫情下,新登記用戶較第四波急升1.5倍,問診量高峰時增長20倍。

平台目前普通科診金最低368元,計及3日基本藥物和運費,與坊間門診價格相若。吳詠欣指,私營醫療有既定收費,合作夥伴在價格上已有較大讓步。公司有4小時藥物配送承諾,加上病人需要授權物流人員前往醫療機構取藥,流程嚴格複雜亦令成本增加。但她認為,只要與多個持份者合作,完善生態圈,收費長遠有調整空間。

吳詠欣又認為,遙距醫療有助彌補公營醫療管理慢性病患的缺口,病人數據可以上傳雲端方便醫生長期監察。集團正研究相關月費模式的可行性,期望盡快做到收支平衡。

本港另一間遙距醫療平台Doctor Now,首席營運官黃卓軒認為,香港私營醫療及人力成本較昂貴,診金短期難有下調空間。他又認為,香港私營醫療以服務收費為主,較難發展出可持續的月費模式,或者需要配合電子健康商城等業務,才有更多生存空間。

黃卓軒的平台前年1月推出,前期投入200萬元,主要用於搭建系統。第五波疫情下,今年2月使用量較去年12月急升逾10倍。目前普通科收費400元,包3日藥但運費另計。他指,公司無額外投資者,不希望以量取勝,強調早在去年已錄得盈利。

黃卓軒指,全球經驗顯示,遙距醫療有助減輕公私營醫療壓力,未來會研究擴展中醫、情緒管理等業務。